这两天,北京居民的状态可能是这样的:
没去买菜的,在朋友圈分享囤菜攻略;
正在买菜的,在朋友圈直播超市抢购盛况;
买到菜的,在朋友圈晒菜。
疫情拉响警报
“抢菜”气氛组火速到位
新冠确诊数骤增,令部分居民担心首都北京也会上演上海此前的魔幻“抢菜”场景,尽管官方表示供应充足、生鲜电商平台亦纷纷加大供应力度,但似乎难以阻挡北京市居民“预防性”囤购热情。
有的北京居民根据上海人民的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必买清单,“囤冰柜”成为一部分北京居民的共识。
来源:微博
一位年近60岁的家庭主妇也表示,自己目前已经买了冰柜,存储的肉够吃两个月,粮油米面亦准备充足。
不止如此,上海居民也开始向北京居民隔空传授“北京囤货手册”,让我们见证了魔都人民和帝都人民深厚“情谊”。
还有“过来人”的血泪总结。
也有北京居民向上海网友请教,囤什么品牌方便面,不至于吃太长时间方便面担心变傻?
有网友回复,良心推荐,今麦郎的一款拉面“拉面范”,吃起来就像面馆做的一样,菜面营养兼具。
好心的上海网友也整理了一份“囤货”表格。
但也有网友表示,封控小区已收到政府发放的物资。
来源:微博
疫情下,北京居民需要囤货?
在25日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表示,北京市各类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稳定。针对近日部分社区网点、连锁门店短时间内出现消费量增加的现象,已及时采取措施,指导企业加大备货、调货,做好末端供应工作。疫情封控小区及时启动“点对点”监测和补货机制。全市300余辆蔬菜直通车可随时根据需要保障疫情小区供应。
25日,从媒体凤凰网美食的实地探访来看,物美、家乐福、盒马鲜生的供应仍处于正常现象。
▲物美(双井店)| 图源:凤凰网美食
▲家乐福(双井店)| 图源:凤凰网美食
▲盒马鲜生(国贸世纪财富中心)| 图源:凤凰网美食
▲T11生鲜超市(广华新城店)| 图源:凤凰网美食
而其他媒体报道,有部分线下超市货柜被清空,或者部分线上平台蔬菜紧张。这一问题主要出现有高风险地区的朝阳区,这是由于短期的订单需求量激增所致,等消费需求放缓,便可逐步恢复正常。
北京新发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蔬菜日供应量,维持在1.8万吨就能满足市民需求,仅新发地市场蔬菜日供应量,就能维持在2万吨左右的水平。
针对北京出现疫情反弹,京东表示,已将重点民生商品的备货量提升到平日的3-5倍,部分品类可满足消费者3个月以上的平价购买需求,同时,京东物流首批调配千名一线人员定向支援需求量较大的米面粮油等民生物资仓配,并开启全天候运转模式。
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北京40家门店供应充足,已经锁定山东、河北等多个直采基地提高供应量,民生商品的整体备货量已经提高到日常的2-3倍。针对最受本地消费者喜欢的日日鲜猪肉、鸡肉和鸡蛋系列都进行了提前预估备货,比平日额外增加了近2倍,蔬菜比平日增加了近3倍的备货量。
物美集团方面也表示,为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物美按日常2倍以上规模加大外埠基地蔬菜直采量,按日销量的1.5至2倍保持库存,确保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同时,增加物流大库供货频次,确保供应充足。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运输生活必需品的进出京车辆畅通无阻,保障各类产品顺利抵达北京。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在保证目前北京的物资供应层面,北京各生鲜和保供企业已准备充足。
北京保供,食品企业可借鉴哪些经验?
这次上海疫情,不少商家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服务,不但为众多用户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买菜需求,也缓解了疫情带来的销售压力。此次北京疫情,食品企业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 1.借助社群,做好服务
疫情期间,上海居民线上买不到菜,线下出不了门,家里囤货不够的情况下,社区团购成了不少上海人唯一的日常补给来源。目前北京疫情正处于前期阶段,后续发展仍是未知。所以,企业可以基于居民的团购需求建立起相应的快闪群。
这些社群往往能快速聚流量,有天然的地域分层特点,且用户在社群里都积极抢菜,用户活跃度也很高。企业可以通过社群在疫情期间抓住机遇,一方面能够实实在在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找到转机,提供新的服务。
▋ 2.主动求变,提高供应效率
疫情封控下,由于人力短缺、用户需求大而经常显示运力不足、暂停接单。这种情况下,不少餐饮企业、社区团购推出了“大单专送”服务,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比如,针对封控区不做饭、无法开火的居民,今麦郎设计了散装产品组合,确保居民营养均衡;肯德基为用户制定了专享的套餐,并制定了起送费用,满额即配送;盒马鲜生也推出套餐团购模式来更大程度地提高供应效率。据盒马介绍,套餐团购模式下的门店效率是个人订单的5倍以上。
,时长00:05
▋ 3.按需转型,提供多种类产品
对于许多居家隔离中的上海人来说,愁的不仅仅是怎么买菜,还有怎么做菜。有了生鲜食材,但一通操作猛如虎之后却要面对一盘失败的菜,让人不仅要经受生理折磨,更会遭受精神打击,对本就压抑的居家隔离生活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图片来源:小红书 皮皮is watching u
所以,在疫情中,也有不少商家积极求变,给用户提供预制菜或者冷冻产品。比如,味千拉面推出自己的预制菜,包含猪骨汤拉面、麻辣骨汤拉面等菜品。自疫情以来,一些预制菜企业如珍味小梅园、朕宅、COOOOK轻烹烹、寻味狮、一旬一味等通过线上小程序,也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
对于线下的餐饮企业来说,则可以根据菜品的特性推出线上服务,让封控区的居民在家也可以享受美食。比如粉面菜蛋原创品牌杨掌柜,以口味多、配菜多,营养具备,受到消费者欢迎。目前杨掌柜在北京终端还没有销售,欢迎大家线上下单。
从最开始2020年武汉买菜难,到吉林老人在超市哀求买菜上热搜、上海市民早起“抢菜”等,“不知道为什么要囤,但不囤就不踏实”的焦虑情绪蔓延在北京消费者身上。
而同样焦虑的或许还有企业,他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保供的前提下,降低他们在疫情中的损失。对于他们来说,疫情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互动一下:你的产品进入囤货清单了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mengchina.com/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