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益生产的理论框架

二、定义
现 场 的 定 义:
现场就是工作的场所,包括办公室、生产车间、配料房、油房及仓库等企业所有的作业场所,所以现场的含义应泛指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改 善 的 定 义:
所谓改善,就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工作,通过激发作业人员自身的创新思维,不断寻求更佳、更合适经济效益的作业方法的一种管理理念。
现 场 改 善 的 定 义:
现场改善就是对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的作业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以求达到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升效率的运作。
改 善 的 工 具: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1)创新:应用最新、最好的科技及设备,但须投资大笔的金钱。
2)改善:利用常识性的观念与方法,不须花费多少金钱。
三、改善的目的
1.降低成本
a.从事一项改善本身的投入要少,改善活动
不赞成高投入的改进。
b.从事的改善项目不管是从质量,交期还是效率,归根到底都是能够为企业省钱,节约成本是改善的最终目的。
2.优化管理、优化结构
管理活动是否能更加快速、更加有效地进行,离不开执行者对工作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比如讲我们的物流程序,本来一款产品几十种零件和包材,不能讲今天我们工场领取几种或十几种,明天又来仓库领十几种,最后你有几种供应商仍未交来,最后仍要去领几次才可领齐本款产品的材料,最好是全预备好一次性领走(除大件外)。
3.形成改善文化
一个企业要使改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企业的性质,每个员工都应具备这种对工作不满现状的意识,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完善的作业意识。
比如我曾经在台湾公司经历过一种称为QCC的全员改善活动,就是一种企业改善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改善的着眼点
1.从现场的浪费中发现问题

2.从现场的管理标准中发现问题
什么是标准?———做事情的最佳方法。

3.标准的重要性:
- 是教训、经验的总和,最优化的制造、管理方法;
- 是员工培训、教育的依据;
- 是管理者监督、检查的依据;
- 使管理可视化,一眼能发现问题。
4.我们要创建哪些标准?

五、改善的原则与步骤
改善的原则
1、改善要有明确的目标或具体要求
2、改善要马上行动不要找借口
3、改善要遵循“三现主义”
何为三现?
现场:亲临现场
现物:观察现有产品的状况
现实:从现实出发
4、改善没有终点
改善的步骤

六、管理者的行动
1.现场管理的两大项工作:
维持:现行技术、管理方法和操作标准。
改进:提升现行标准,包括创新和改善。
维持:80%
改进:20%
2.现场管理的PDCA法

3.管理者的行动
1)建立标准
- 建立标准
- 对员工展开标准的培训教育
- 对标准是否得到遵守进行监督
- 修订标准
因为:有标准才能发现问题。
2)制定管理目标
- 制定管理目标(品质、工时、成本、交期)
- 为实现管理目标开展改善活动
3)找到客户
- 找到各自的客户(内部/外部);
- 了解客户的需求;
- 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mengchina.com/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