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结果来看,清朝皇帝的整体质量确实较高。有人经常拿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相比较,得出明朝皇帝不如清朝皇帝的结论。实际上,这种比较并不是特别妥当。总的来说,清朝皇帝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甚至有人说清朝无昏君。
我个人觉得清朝皇帝、西汉皇帝、北宋皇帝的整体质量都不错,皇帝整体质量最高的王朝分别为西汉和清朝。关于清朝到底有几个皇帝,要看怎么理解。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皇帝入主中原,确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如果从皇太极算起的话,清朝共有十一位皇帝。如果从清军入关算起,清朝共有十位皇帝。史学界一般认为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清十二帝。清朝历史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入关之初是皇太后、摄政王带着小皇帝,灭亡之时也是皇太后、摄政王带着小皇帝。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分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清仁宗嘉庆皇帝颙琰、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清穆宗同治皇帝载淳、清德宗光绪皇帝载湉、宣统皇帝溥仪。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哪一位皇帝的综合能力最强,对清朝的贡献最大呢?
第十二名宣统皇帝溥仪。溥仪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皇帝。溥仪登基之时,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皇帝。溥仪是一位小皇帝,登基之时年仅两岁,最终也不过当了三年皇帝。溥仪登基之时是一个幼儿,退位之时也只是一个儿童。按道理说清朝的灭亡跟他没有多大关系。
溥仪不仅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帝,还曾经创造过另外一项历史。溥仪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三次当皇帝,三次被赶下台的皇帝。溥仪第一次当皇帝便是在晚清,第二次为张勋复辟,第三次当的是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的三段皇帝生涯,均没有掌握实权,都是一位傀儡皇帝。溥仪幼年登基,国家大权掌握在生父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手中。
溥仪登基之时,清政府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溥仪既无执政能力,也没有掌握实权。当时的溥仪就是一个橡皮图章,清朝的兴衰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清朝灭亡的锅不能完全甩给溥仪。作为亡国之君的溥仪,又不得不为清朝的灭亡负责。如果溥仪的政治生涯就此戛然而止,也不至于排名倒数第一。
1917年,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借口,进入北京城,控制了局面。张勋控制北京之后,伙同康有为等人实行复辟,拥立溥仪为皇帝,史称之为张勋复辟。张勋复辟的丑剧持续不到半个月,溥仪便再一次退位。1912年,溥仪退位之后,依然住在紫禁城内。溥仪在紫禁城内,依然保持着皇帝的尊号,依然享受皇帝的待遇。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称“执政”。1934年,溥仪改称伪满洲国皇帝,改元为康德。溥仪不仅成为了一个大汉奸,而且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成为了民族的罪人。即使父亲载沣劝阻,溥仪还是义无反顾地当了汉奸。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溥仪被苏军擒获。
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人民政府的思想再教育和劳动改造。1959年,溥仪成为首批被特赦的战犯。特赦之后,溥仪迎来了新生,成为了新社会的一位公民。此前的溥仪是一个毫无生活、工作能力之人,此后的溥仪已经能够独立生活。迎来新生的溥仪还被安排了工作,后来又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职。1967年10月17日,溥仪病逝于北京。
第十一名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咸丰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位成年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咸丰皇帝也算是清朝运气较差的皇帝之一。咸丰皇帝有一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可惜他却生在乱世。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咸丰皇帝没能力挽狂澜,反而使得国家更加糜烂。
咸丰皇帝登基之初就接了一个大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比较咸丰的皇帝生涯还要长。咸丰皇帝到死都没有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除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外,各地还陆陆续续爆发其他农民运动。由于清廷无力镇压,只能依靠地方团练,汉族地主逐渐掌握了大权。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抵抗不利,自己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最后也病逝在那里。咸丰皇帝与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且火烧了圆明园。咸丰皇帝还和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让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两个法国。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还卖官鬻爵、确定了厘金制度。厘金制度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咸丰皇帝非常好色、好酒、好毒。有资料显示,咸丰迷上了抽鸦片。咸丰皇帝之死,和吸食鸦片有一定关系。咸丰皇帝也没有汉武帝的魄力,看出慈禧有狼子野心,却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最终,慈禧掌握大权,祸国殃民长达半个世纪。
咸丰皇帝时期,清朝并非无药可救。如果咸丰皇帝采取合理的措施,不仅可以为清朝续命,说不定还能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可惜咸丰皇帝能力不够,改革的决心也不够。虽然早期想有一番作为,却在鸦片的烟雾中消散殆尽。
第十名清穆宗同治皇帝载淳。同治皇帝也是一位小皇帝,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登基之时年仅五岁。同治皇帝年幼登基,国家大权掌握在八位顾命大臣手中。辛酉政变之后,国家权力又掌握在两宫皇太后手中。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慈禧太后贪恋权势,不愿意将权力还给儿子。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非常紧张。
同治皇帝直到十六周岁才亲政。同治皇帝虽然亲政,国家大权却一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终其一生,同治皇帝始终没有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同治皇帝在位期间,清政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甚至出现了“同治中兴”。当然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也不断加紧侵略中国。虽然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不少大事,却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即使同治皇帝掌握国家大权,也不见得能做多好。史学家曾经评价道:“宣宗好俭,穆宗好奢。”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同治皇帝有两大爱好:玩、奢。同治皇帝不能从慈禧手中夺取大权,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治皇帝可能是清朝最荒淫的皇帝,据说他死于性病。如果此传言属实,同治皇帝可能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
第九名清德宗光绪皇帝载湉。光绪皇帝也是一个小皇帝,清朝历史上的第四位小皇帝。若不是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有矛盾,也轮不到载湉当皇帝。载湉被选中当皇帝的时候,年仅三周岁。光绪皇帝既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又是她的外甥。光绪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醇亲王奕譞的二儿子。
光绪皇帝幼年登基,当了三十几年皇帝。光绪当皇帝期间,清政府经历了许多事情。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不断深入,最终归于失败。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此外,光绪皇帝在位期间,还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革命党起义等。光绪三十几年是晚清时期最风云变幻的几十年。
光绪作为一个小皇帝,当了几十年傀儡。虽然同样是傀儡,光绪皇帝却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皇帝,是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光绪皇帝亲政以后,对待日本采取强硬的态度。甲午战争期间,光绪皇帝是主战派的代表,积极支援前线作战。甲午战争后,光绪皇帝重用维新派,希望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实现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主持变法。可惜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多天,便被后党扼杀。戊戌政变之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基本退居二线。此后的十多年,光绪皇帝基本上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光绪皇帝仅比慈禧太后早死几个小时,他死亡的原因不免让人无限遐想。光绪是一个有志向的皇帝。《清史稿》评价光绪皇帝道:“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
张勋评价道:“我德宗景皇帝,时势多艰,忧勤尤亟。”庄士敦评价道:“除了口吃这一先天不足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同治帝。”总的来说,光绪皇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可惜始终没有掌握国家大权。光绪皇帝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光绪皇帝虽然愿意接受新思想,却依然是一个封建皇帝。光绪皇帝质量不错,功绩却非常一般。
第八名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道光皇帝绝对是一个需要被记住的皇帝,也绝对是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在一定程度上,道光皇帝不仅是清朝的罪人,也是中国历史的罪人。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道光皇帝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实,道光皇帝是一个品质非常不错的皇帝,能力却不算出众。道光皇帝生活在清朝衰落的时代,而且是整个封建制度衰落的时代。做为这个时代的皇帝,已经不能再使用封建皇帝的办法治理国家。道光皇帝面临的是新情况,自然需要采用新方法。道光皇帝虽然有振兴清朝的志向,却没有中兴的能力。
道光皇帝登基之后,整顿吏治、清查陋规、改组军机等。虽然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效果却非常有限。军事上,道光皇帝派人平定了回部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面临日益严重的鸦片问题,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主持禁烟。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立场动摇、指挥失当,最终败于英国。《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道光皇帝觉得愧对祖宗,却没有任何振兴王朝的举措。
道光皇帝虽然资质平庸,却是一个非常勤俭的皇帝。道光皇帝一生节俭,每顿都粗菜淡饭,穿带补丁的衣服,吃几个鸡蛋都觉得奢侈。鸦片战争的失败,既有道光皇帝的责任,也有历史的因素。《新华每日电讯》称:“道光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鸦片战争,这也是他一生无法释怀的痛。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当时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光是在替他的爷爷和爸爸背锅——清朝之落后于世界,是从貌似盛世的乾隆开始的。”
第七名清仁宗嘉庆皇帝颙琰。颙琰能够当皇帝纯属运气,矮子里的高个子。乾隆皇帝的儿子非常多,有才能的儿子也非常多。可惜的是,乾隆的儿子纷纷早亡,最后只能选择资质一般的颙琰为皇帝。嘉庆皇帝是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既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做出太多对国家不利之事。
嘉庆皇帝生活在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清王朝和整个封建社会走向了僵化。嘉庆当皇帝的时候,康乾盛世已经过去,清朝出现了全面危机。清朝出现的危机,与其他王朝不同,清朝的危机是整个封建制度的危机。人口危机、耕地危机、列强窥伺等问题不断出现。不光嘉庆皇帝无法改变此种局面,其他封建皇帝也很难改变这种局面。
从嘉庆皇帝开始,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也急剧下降。跟祖宗相比,嘉庆皇帝缺乏必要的政治胆略和革新精神。嘉庆皇帝和儿子道光皇帝一样,既没有革新的勇气,也没有中兴的才能。所以不少人给嘉庆皇帝的评价就两个字——平庸。嘉庆皇帝既有“接锅”的嫌疑,也是自己的能力使然。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所以只能排在第七名。
第六名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个小皇帝,也是一个有才华的小皇帝。顺治皇帝是清朝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也是清朝“三祖”之一。清朝的三个“祖”个个货真价实,最不具含金量的“祖”可能就是清世祖顺治帝。顺治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之一。顺治皇帝五岁登基,成为大清第三位君主,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福临能够当皇帝纯属捡漏。皇太极去世之后,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等人都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福临头上。由于多尔衮、豪格等人形成了僵局,福临便成功捡漏。顺治登基之后,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掌握了国家大权,成为清朝的实际掌舵人。这是顺治皇帝的第一个幸运。
很快,顺治皇帝就迎来了第二个幸运。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李自成率领军队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明朝灭亡。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多尔衮勾连在一起。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了李自成,顺治皇帝成功入主北京。与其说顺治皇帝入主北京,不如说多尔衮入主北京。
多尔衮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军功将顺治皇帝“抬到”了北京。年仅六周岁的顺治皇帝,可能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从沈阳“搬家”到北京,可能也不知道“搬家”到北京意味着什么。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南征北战,最终击败了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政权。多尔衮去世之时,清朝统一天下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
1651年,十三岁的顺治皇帝正式亲政,掌握了国家大权。年仅十三岁的顺治皇帝,拥有足够的时间成就属于自己的时代。亲政之后,才华出众的顺治皇帝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政绩。顺治皇帝继续派军队进攻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政权残部,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顺治皇帝还改变了多尔衮相对严苛的政策,采用相对宽松的政策,缓和满汉矛盾。顺治皇帝还非常重视处于边疆和民族关系,册封五世达赖等。
顺治皇帝本来可以更进一步,性格上却有一些缺陷,意志力也不够坚定。做为一个普通人,顺治皇帝绝对是一个情种,独宠董鄂妃一人。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皇帝便一蹶不振,失去了进取之心。因为董鄂妃去世,顺治皇帝积郁成疾,最终郁郁而终。顺治皇帝年纪轻轻便将江山丢给了康熙皇帝。如果不是康熙皇帝雄才大略,清朝的命运可能非常堪忧。顺治皇帝能够入主中原,纯属借了多尔衮的光。
第五名清太宗皇太极。清朝皇帝的整体质量较高,所以皇太极只能排在第五名。皇太极也是一位比较尴尬的皇帝。清朝初年有“三祖一宗”,皇太极就是那个“一宗”。虽然“太宗”的质量非常高,却不及“祖”的质量高。一般情况下,开创为祖、守成为宗。在清朝后人眼中,皇太极只是一个守成之君,并没有根本性开创之功。
皇太极接手的政权并不是十分强大,皇太极通过自己的才能,使得后金政权成为一个强大政权。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正式跟过去的历史说再见。理清内政之后,皇太极开始东征西讨。皇太极出兵朝鲜,将朝鲜纳入藩属国体系之内。皇太极出征蒙古,并且征服了漠南蒙古。皇太极还不断兴兵南下,拔出了明朝在辽东除了宁远以外的所有据点。皇太极还曾经绕过长城,进攻北京。在皇太极的打击之下,明朝更加衰弱。
政治方面,皇太极推行满汉一体,缓和民族矛盾;完善政府机构和管理机构,优化政权组织形式。经济上,努力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努力发展经济为清军入关之后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军事上,改革八旗制度,扩充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扩充军队人数,提高军队战斗力。文化方面,努力发展文教,创立满洲文字。
皇太极时期,清军已经具备了入关的基本条件,为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有一个契机,便可以突破山海关。此时的明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皇太极机会。1643年9月21日,突然病逝于盛京后宫。不到一年时间,李自成农民军便攻破北京城,明朝正式灭亡。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朝逐渐统一了全国。
如果历史再给皇太极一年时间,他将会成为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将会成为清朝的一个“祖”。由于皇太极并没有入关,所以只能是“太宗”。虽然皇太极开疆拓土,而且为入关打下了基础,但是他毕竟没有入主中原,所以排名只能在第五。
第四名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我将乾隆皇帝排在第四名,很多读者可能不赞同,可能认为皇太极的排名一定在乾隆前面。乾隆皇帝确实是一位争议比较大的皇帝。乾隆皇帝时期,清朝逐渐走向了衰落。乾隆后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乾隆皇帝后期也比较奢靡,消耗了国家的实力。乾隆皇帝大力推行文字狱,推行禁书、焚书活动。乾隆皇帝时期,清朝军备进一步松弛,八旗子弟彻底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
如果仅从这些角度来看,乾隆皇帝的排名确实高了。如果乾隆皇帝仅仅是这样一位皇帝,他也不会创造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在政治上,完善军机处、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完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济上,鼓励农业发展,扩大种植面积,兴修水利工程。乾隆皇帝虽然秉持“重农思想”,却也给予工商业发展空间。由于乾隆皇帝采取相对合适的政策,清朝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盛世,乾隆皇帝是这个盛世的创造者之一。如果乾隆皇帝真的那么不堪,也不可能使得康乾盛世又延续了六十多年。在某种程度上,乾隆皇帝依靠自己的才能,延缓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若说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各种矛盾;哪个盛世之下又没有矛盾呢?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之下,也隐藏了不少矛盾。
乾隆皇帝继续派兵征讨准噶尔,并且最终完全平定了准噶尔。平定准噶尔之后,乾隆皇帝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收复西北广大区域,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扩大清朝的版图,维护了祖国统一。乾隆皇帝时期,清朝的版图基本确定,一直延续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乾隆皇帝通过清越战争、廓尔喀之役、清缅战争等,进一步明确了藩属体系。乾隆皇帝还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扰,维护了国家主权。
乾隆皇帝虽然推行文字狱,却也推行一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比如,编修《四库全书》等。乾隆皇帝是一个褒贬不一的皇帝,但是仅从才华和功绩来看,谁都无法抹杀他。十全老人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也有某些合理之处。
第三名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雍正皇帝和汉明帝、汉景帝比较类似,也和秦始皇比较类似。雍正皇帝也算比较尴尬,爸爸当了六十多年皇帝,儿子也当了六十多年皇帝,自己却只当了十来年。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短,其功绩却不亚于乾隆皇帝。康乾盛世实际上应该称为康雍乾盛世,雍正皇帝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每年只放一天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堪称是劳模。雍正皇帝批阅奏章的总字数达到了一千多万字。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开始进行各项改革,史称之为清世宗改革。政治方面,雍正皇帝完善了密折制度,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设立军机处,皇权达到了顶峰;确定秘密立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严禁党争,增强朝臣凝聚力。
经济上,清查国库亏空,充实了国库,增加了国库收入;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废除贱籍制度,改革了赋税制度,取消了人头税,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雍正皇帝推行火耗归公政策、建立养廉银制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负担,也有助于廉政。雍正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巩固了统治。雍正皇帝,还实行禁用铜器的政策,有助于稳定钱币市场。
民族关系上,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为了治理西藏,雍正皇帝设立了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雍正皇帝在短短十几年间,采取了许多开创性措施,为清朝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熙皇帝其实并没有太多精力发展经济。雍正皇帝才是康乾盛世真正的奠基者。
第二名清太祖天命皇帝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没有努尔哈赤就没有日后的大清朝。任何王朝的开创之功都大于一切,仅凭开创之功这一点,努尔哈赤的功绩就无可抹杀。努尔哈赤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宣布与明朝的十大恨。起兵之后,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具备了建立政权的条件。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清朝的雏形初现。面对明朝大军压境,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少胜多。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转攻为守,努尔哈赤则开始主动出击。努尔哈赤连续攻克辽东几十座城池,明朝的辽东防线基本崩溃。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为日后入关打下了基础。不过,努尔哈赤遇到了一生大敌,最终饮恨辽东。
努尔哈赤除了有立国之功,还有许多创建之功。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八旗制度是一个集军事、行政、生产、司法、宗族于一身的组织。八旗制度是清朝立国、入关的骨干。没有八旗制度,就没有日后的大清王朝。努尔哈赤始终被阻挡在长城以外,无法更进一步。虽然努尔哈赤最终饮恨西北,仅靠立国和创建之功,足以排名第二。
第一名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清朝皇帝的整体质量较高,康熙皇帝无疑是质量最高的那一个。如果非要选出清朝的一位千古一帝,这个皇帝一定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一位小皇帝,可以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小皇帝。由于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年仅七岁的玄烨登基称帝,是为康熙皇帝。康熙七岁登基,十三岁便除掉了权臣鳌拜,成功掌握了国家大权。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小皇帝,能够以如此雷厉风行的手段掌握国家大权者,也只有汉和帝和康熙皇帝。掌握政权的康熙皇帝开始了自己光辉的一生,当了六十一年皇帝,为中国古代皇帝之最。为了加强皇权,康熙皇帝设立了南书房,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康熙皇帝时间,皇权得到了大大加强,为此后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皇帝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方面,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才华也非常出色。康熙的军事才华绝对不亚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康熙接手的江山,实际上并不是完整的江山。当时清朝并没有完全统一,边疆危机依然存在。康熙皇帝接过顺治皇帝的“烂摊子”之后,开启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康熙皇帝是为数不多非常重视火器的清朝皇帝,康熙皇帝时期,清朝的火器装备有了极大改善。
康熙皇帝用了八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康熙皇帝以施琅为主帅,平定了盘踞在台湾的郑氏。清军入关之时,沙俄趁机侵入我国东北。康熙皇帝亲自率军在雅克萨两次击败俄罗斯,迫使俄罗斯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康熙皇帝还曾经亲征准噶尔部,击败了葛尔丹,收复了漠北蒙古,将准噶尔势力驱逐出西藏。康熙皇帝是时期,清朝实际控制领土扩大一倍。
康熙皇帝颁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诏书,固定了人头税的额度,为废黜人口税打下了基础。康熙皇帝秉持“藏富于民”,多次蠲免钱粮。漕运是康熙皇帝的三件大事之一,康熙皇帝治理黄河,使其长时间不决口。康熙皇帝废黜匠籍,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乾隆皇帝还积极引入西方科技技术,促进我国科技发展。
康熙皇帝也不是完美无限。康熙皇帝多次大兴文字狱,晚年殆于政事,还出现了九子夺嫡事件等。虽然康熙皇帝有不少不足之处,不耽误他是千古一帝。康熙既不是开国君主,也不是入关皇帝,却可以拥有“祖”的庙号。由此可见,后人对康熙皇帝的认可。
借用伟人对康熙的评价,结束我们的话题。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如此评价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mengchina.com/1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