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声优兼职赚钱,如何做声优兼职?

长江网评论员 李建华

“本想通过配音培训做副业赚钱,没想到培训结束一个多月了,根本赚不到钱”。这个寒假,想成为“斜杠青年”的00后大学生小林(化名),不仅没像宣传广告中那样“接单资源不断”“一小时就能赚200元”,还赔进去了近3000元的培训费。(中国青年报 2022.3.22)

“低门槛,高收入”“轻轻松松月入过万”“你要悄悄发财,然后惊艳所有人”,近年来,在互联网配音兼职广告的轰炸下,配音兼职培训形成热潮,不知不觉中,不少人上当受骗,被收了“智商税”。一些地方相关部门提醒人们,要小心这种新骗局,不要轻信网络上所谓“高收益”“零要求”的兼职广告,不要相信速成、低门槛等虚假宣传。

怎么做声优兼职赚钱,如何做声优兼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后搞明白“馅饼”怎么变成“陷阱”似乎并不难:“物以稀为贵”,若真的谁都能做,又怎会有高收入呢?可是在互联网平台的精准算计下,要事前识破商家虚假宣传,乃至精心设计的骗局还真不容易。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精准锁定配音兼职目标用户,因而可以便捷地把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推送到各路大学生、宝妈以及对兼职感兴趣的群体的手机上,在温情脉脉中把他们推入“信息茧房”中,让人误以为收获了宝贵的“见识”,甚至在对网络平台心怀感激中拿出真金白银付费学习。

与此同时,沉浸式的广告植入也在推波助澜。在不少平台相关问题的问答或生活短视频中,商家伪装或收买的博主往往“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轻松有趣又赚钱”的配音兼职故事,难免让人热血沸腾:“他们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行?”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并深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当下,网络“智商税”渗透力和杀伤力不可小视。针对新兴网络消费领域出现的这一新问题,提醒消费者睁大眼睛、放聪明点固然有必要,但监管部门的管制措施也应升级更新,变得更有智慧、更加犀利。

首先,应防控好互联网企业平台心存不良的算法。近日,中央网信办宣布2022年网络空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十大重点任务,“算法综合治理”位列其中,将督促重点互联网企业平台整改算法不合理应用带来的“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对于网络平台心术不正,为了不正当利益使用算法误导消费者,更是不能容忍。

其次,严格规范平台广告发布,督促平台履行好管理职责。要求平台加强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审查,提高准入门槛,不能只要商家把钱就任其随心所欲发布诱导信息;健全虚假广告识别、举报机制,严惩投放虚假宣传的商家和植入虚假宣传的博主,一旦平台出现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利益,将严厉追究其连带责任。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机制,让企业平台和入驻商家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倒逼它们诚信经营。

【编辑:余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mengchina.com/3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