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愚人

上个月,小区门口开了家艾灸店,就在江南小超市的楼上,不算门面房,房租大概便宜些,装修简易,仅仅是刷白,门头招牌也没有,很不起眼。
想必是专为附近的居民打造的,讲究点的居民估计没有兴趣光顾,他们会去装潢考究的所谓的养生馆。

?
沿街的店,如今开开关关很多,能撑下去的不多,艾灸店的出现,也没有人在意它。开张那几天,也有花篮摆放,店家推出酬宾30天的招数,天天免费。
乖乖,决心大的,不计成本啊。不过我也不为心动,不以为然,不信不疑,宁肯在对面的足疗店里花钱消费。

?
平生教训也蛮多,深信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怕进去了,屏不牢,买一堆保健品回来。

?
我不去,总会有人去的。开张半个月,人数却是有增无减,我看见了排队入场的场面。

?
一天六场艾草熏蒸体验课,齐刷刷坐满人,还有小礼品发放,人们闻风而动,隔着几条马路的小区也有人赶来,早晨6点这趟班次的人最多,排队等开门。
这场景,现在除了做核酸的队伍,是少见了,天大热人大汗,乐此不疲。
我心里发笑:免费是主要的,疗效是次要的,这年头挣钱不易,有点小福利也是开心事。

?
没想到十天过后,我脚痒痒,也上楼去了,没有人拉我上去,是听排队的一位中年男子在说疗效:他开卡车的腰,明显舒适了,他属于现身说法。
我质疑他哪有那么神,他驳斥我不要太武断,建议我上去试试。

?
试试就试试。七月流火,室外热浪滚滚41度,里面热火朝天排排坐,但见楼上房间里,整齐摆放着约摸40来张艾灸椅,所谓艾灸椅,就是坐在添有艾草加热器的凳子上蒸屁股啦,腰上靠一个,肚皮上抱一个。
凳子上以老人居多,也穿插着零星的三四十岁的女士们。吊顶空调下,每人门前一个相同款式的水杯,也是赠送的,我来迟了,没有资格得到。

?
前排有讲解员在讲解艾灸的功效,这位年轻的姑娘如果是出现在医院,那就是白大褂的感觉,在这里,只是一个销售员。她卖力地讲解、采访、互动,苦口婆心普及保健常识,感觉比社区摆摊的义诊要实在,她一定是期待着免费结束后的人气。
大爷大娘们,久而久之,早已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时不时有吆喝声:小李:加水!凳子上的人边喝水边听讲解,还听音乐,工作人员忙不迭地添茶倒水,大爷似的待遇,比呆在家里凉快。
这让我想到了医院里的理疗科门诊,也有艾灸三伏的。不过医院里的医生也没有那么多闲功夫来跟你讲穴位,一次推拿20分钟,收你150元,没得商量,医保卡里的钱也是自己的钱。
眼前这个艾灸理疗的原理,跟医院没什么差别。如今去一趟医院也不容易,比登飞机安检还繁琐,家门口的艾灸,便捷。

?
医院是治病,即使到了医院也不是药到病除的。
这里的艾灸讲养生。心情愉悦,病就好了一半。墙上电视里有专家的健康节目在播放,也穿插讲解员现场采访谈感受。

?
几天下来,艾草的常识基本了解,穴位认识了不少,大家也很配合,每当主持人问及效果,都异口同声说“好”!
这热乎乎的,出身汗,不舒服才怪,缓解病痛症状的功效肯定是有的。我那个平时不舒服的腰间盘,在热敷下,也获得些许舒适感,也是真的。

?
我一面坐着,一面在瞎操心。艾灸店现在完全是处在为人民服务的状态下,唯恐你不信,门口还张贴了很多提示贴,保证不充值不推销不治病。
不过服务再热情,人们总是没有去医院掏钱来得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医院开药方没有见过讨价还价的,这里卖一支艾条,折上打折,20元,还将信将疑。

?
贴钱的买卖,总是期待有回报的时候。
艾灸店不偷不抢不骗人,谋求一份生意,一份职业,赚的是辛苦钱、口粮钱,适当收取费用也是合情合理。不知免费过期后,人们是否会持续捧场。
艾灸店越是热情,心里越是过意不去。免费体验过后,我有个良好的期许,希望店家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同时,能够有生存的空间,长久开下去,养家糊口。
–END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gmengchina.com/33986.html